中国3万亿外汇要被美国冻结?日本媒体分析,中国或将成为美方的下一块“肥肉”

美国债务计数器每跳动一次,望向中国3万亿外汇储备的目光就炽热一分。

日本《日经亚洲评论》一纸报道激起千层浪,直言中国可能成为美国金融制裁的“下一块肥肉”。

这并非空穴来风。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,美国迅速冻结了俄罗斯约3000亿美元海外资产,相当于俄罗斯国际储备的一半。

俄罗斯经济随之遭遇重创,卢布贬值、资本外逃、贸易受阻一幕幕触目惊心。

01 美元霸权的危险游戏

美国债务规模如滚雪球般扩大,2023年已突破32万亿美元大关。经济学家们警告,这种举债速度不可持续,美国急需寻找外部资源填补这一黑洞。

历史上,美国不乏将他国资产占为己有的先例。叙利亚、缅甸等国都曾遭遇类似命运。而俄罗斯的遭遇更是让全世界的美元持有者心生寒意。

美国前国务院官员理查德·奈菲尤曾轻描淡写地解释这一行为:“俄罗斯将很快通过其他金融通信工具缓解影响。”

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地缘经济中心主任乔希·利普斯基则道出实情:冻结俄央行约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,相当于奥地利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。

02 中国外汇的致命弱点

中国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,其中美元资产占据相当比例。这使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拥有强大缓冲能力,同时也成为潜在的阿喀琉斯之踵。

日本媒体推测,如果中美因台海等问题爆发冲突,美国完全可以复制对俄模式,直接冻结中国在美资产。

更令人担忧的是,中国海外实体资产高达5.8万亿美元。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,这些企业的结算大都经过美国的银行和结算体系,同样面临被冻结的风险。

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·波森指出,一旦央行无法进行相关交易,将面对本国货币汇率暴跌的风险。

03 美元霸权的反噬

美国滥用金融制裁的行为,正在悄然削弱美元霸权的基础。
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,自欧元诞生以来,美元资产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已从71%降至59%,达到26年来新低。

中国央行官员在2025年4月的发布会上自信地表示:“单一市场、单一资产的变动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总体有限。”这番表态背后,是中国多年来为应对金融风险所做的充分准备。

中国已与巴西、沙特等国达成协议,抛弃美元,转而使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。这些举措旨在对抗美元霸权,保护中国庞大的海外资产。

美国外交学会高级研究员本·斯泰尔警告:“过度使用金融制裁,受制裁对象将积极寻找美元以外的替代资产,美国的制裁效果将会减弱。”

04 中国的突围之路

面对潜在风险,中国正多管齐下构建金融防线。

减持美债成为中国的重要战略。数据显示,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已从高峰期的1.1万亿美元大幅下降。

同时,中国还在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。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,显示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提升。

增加黄金储备是中国另一张安全网。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建议,中国可以考虑逐步增加持有黄金的比例。

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指出,欧洲动用了俄罗斯被冻结资产,不仅损害了欧洲资本市场的信誉,还将导致国际资本流向美国,使美国获益。

特朗普政府曾对中国船只停靠美国港口的费用提高近300%,中国企业的反应却是果断调整全球航运布局,将洛杉矶、长滩等美国西海岸主要港口从运输网络中移除。

美元霸权的高墙已然出现裂痕。

随着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增长、金砖国家独立支付结算系统的建立,那个美国单方面制定规则的旧时代,正被多个节点相互连接的网状结构新模式取代。